三点估算:<悲观为最大值,乐观为最小值>
1、期望值 = (悲观时间 + 乐观时间 + 4 * 最可能时间) / 6;
2、标准差 = (悲观时间 - 乐观时间) / 6;
3、完工概率:1个标准差 = 68.26%,2个标准差 = 95.46%,3个标准差 = 99.73%,6个标准差 = 99.99%; (最大到最小6等分)
沟通渠道 = N *(N -1) / 2,N为人数;
关键路径:<正推取最大,逆推取最小>
1、总时差 (总浮动时间) = LS - ES = LF - EF;【自己最晚开始减最早开始,或自己最晚完成减自己最早完成,下面减上面】
2、自由时差 (自由浮动时间)= 自己所有紧后活动中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最小值,减去自己该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;【自由时差=Min{紧后活动的ES}-此活动的EF】
3、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 = 自由时差 = 0;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ES(最早开始时间) | 工期 | EF(最早完成时间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LS(最迟开始时间) | 总时差、总浮动时间 | LF(最迟完成时间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、双代号:
关键路径上的活动:总时差=自由时差=0;
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:
总时差 = 关键路径长度 - 经过这个活动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
自由时差 = 本工作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
PV计划值、EV挣值、AC实际成本:
PV:到某时间点应该要完成的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;<计划、预计、原本、每月...>
EV:到某时间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的预算成本;<实际做了、实际进度、检查发现、百分比、某工作完成了...>
AC:到某时间点实际花了多少钱;<实际花费、支付了、花了、已花出、已支付...>
公式:
1、SV进度偏差 = EV - PV,SV < 0,进度落后;SV > 0,进度提前;
2、CV成本偏差 = EV - AC,CV < 0,成本超支;CS >0,成本节约;
3、SPI进度绩效指数 = EV / PV,SPI < 1,进度落后,SPI > 1,进度提前;
4、CPI成本绩效指数 = EV / AC,CPI < 1 成本超支,CPI > 1,成本节约;
ETC完工尚需估算
1、非典型偏差(纠偏) ETC = BAC - EV;
2、典型偏差(不纠偏) ETC = (BAC - EV)/ CPI = BAC / CPI;
EAC完工估算 = AC + ETC;BAC完工估算(整个项目的总预算)
1、非典型偏差(纠偏) EAC = AC + (BAC - EV);
2、典型偏差(不纠偏) EAC = AC + (BAC - EV) / CPI = BAC / CPI;
不纠偏——公式里要除以CPI
VAC完工偏差 VAC = BAC -EAC
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:
1、按计划(BAC)完成 TCPI = (BAC - EV) / (BAC - AC);
2、按当前完工估算(EAC)完成 TCPI = (BAC - EV)/ (EAC - AC);
成本基准 = BAC
总预算 = 成本基准 + 管理储备